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本科生思政课 · 正文

本科生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21 点击量: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高校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把握其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课程目标

1)学生应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学生应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学生应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2)学生应理解: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3)学生应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战略安排

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6)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2)学生应理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②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3)学生应了解: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内容:(1)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2)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3)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调;“三大失衡”;“三去一降一补”。

2)学生应理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3)学生应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教学内容:(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4)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保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应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

3)学生应了解: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扎实推进政府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协商的作用、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稳步推进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②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内容:(1)文化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警惕借所谓“普世价值”抹黑我们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行为。

2)学生应理解:①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

3)学生应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教学内容:(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社会保障发挥着社会稳定器作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学生应理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3)学生应了解:新时代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奋斗目标。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发展中分享发展成果。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内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学生应理解: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

3)学生应了解: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学内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学生应理解:“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成效、发展协调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制度建设等方面。“建成”,讲的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3)学生应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9.全面深化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学生应理解: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学生应了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内容:(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既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中吸取丰厚滋养,又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照搬照抄。

2)学生应理解: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学生应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1.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内容:(1)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4)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总体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学生应理解:我们党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的勇气。我们党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国內,但根本来自党内。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自我革命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的关键。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是治。

3)学生应了解:①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②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攻坚战、持久战。

12.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教学内容:(1)习近平强军思想。(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4)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习近平强军思想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展开。主要包括:强军使命、强军目标、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强军布局、强军关键、强军保障、强军路径。②战略部署: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战略举措: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2)学生应理解: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3)学生应了解: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1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教学内容:(1)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2)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3)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4)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5)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方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③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反映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学生应理解: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一致行动;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3)学生应了解: 各国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教学内容:(1)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4)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要求:

1)学生应掌握:①“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②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贯彻新时代的组织路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2)学生应理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学生应了解: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四、 课程学时分配

五、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共32学时,有4学时实践教学安排在讲授学时内。教学内容依托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首批12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以及学校现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选择2个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六、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1.教学设计

课程采取专题式讲授,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通过14个专题的系统讲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篇目,不断深化理论认同。

1)以问题链的形式为导向,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内容。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2)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案例教学贴近生活。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

2.教学组织

1)教学团队: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教师为主体,组建由思政课教师、校院两级领导、党政机关干部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具体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

2)教学资源: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讲视频、讲义、课件;首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文本、教学手册、示范教学视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知识集萃视频。

3)教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开课学院,切实承担起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及考核管理等具体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学工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课程建设工作,为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七、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19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ISBN978-7-5147-0922-3

2.参考资料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卷)2014版),外文出版社,2018年,ISBN978-7-119-11393-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卷)2017版),外文出版社,2017年,ISBN978-7-119-11162-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3卷)2020版),外文出版社,2020年,ISBN978-7-119-12410-0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018版),学习出版社,2018年,ISBN978-7-5147-0854-7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2021版),学习出版社,2021年,ISBN978-7-5147-1029-8

八、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考核分为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期末考核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学生的课程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期末考核主要通过知识点考查、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完成。

九、 大纲制()订说明



大纲执笔人:张晓晨

大纲审核人:朱建平

开课系主任:朱建平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王润稼

制(修)订日期:20224


版权所有: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10-88803302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