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理论园地

张茂林:中国方案:引领世界历史前行的中国智慧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30 点击量:

中国方案:引领世界历史前行的中国智慧

张茂林 思想教育研究 9月12日

[摘  要]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表达,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方案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它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客观呈现。在“华盛顿共识”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遭遇瓶颈之时,中国方案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感召力。作为以社会主义为根本遵循的中国方案,超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进步的完美统一。因此,中国方案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引领世界历史前行的重要力量,可供世界各国学习参鉴。

[关键词]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10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赶超式发展的康庄大道,她所创造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选择就是凝聚着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在当今时代各国发展面临严峻内外形势的大背景下,中国方案犹如一剂强心剂,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前行注入了坚实动力。

一、中国方案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中国方案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的逻辑遵循。中国方案“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39-40。自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之后,中国便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虽然有坎坷,但初步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大幕,则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实践积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并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既是对当代中国的深刻把握,又是对中国方案的公然昭告。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不断深入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方案的提出顺应大势,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落后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值得信赖的“他山之石”。中国方案是对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学者热议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转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美国学者雷默就以“北京共识”为名,对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开启了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问题的研究热潮。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步一个台阶,接连超越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现象的关注。从共识性上讲,中国模式主要指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道路,它所关注的是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经济强国的成功经验与现实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系统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上。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更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强国。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方案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发展举措为内容,以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示范性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中国方案作为一种治国理政和发展模式的重要参鉴,具有3方面的根本表征。首先,中国方案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是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鲜明标签。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1094-109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号召,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次,中国方案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观点。中国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4]328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实现了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稳妥地开展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配套改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再次,中国方案始终遵循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路线。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杜绝短期行为、拔苗助长。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5]77

二、中国方案与资本主义模式的现实比鉴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和政治局势复杂多变,风云变幻,各国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充分显示了独特的制度优越性和现实感召力,尤其是在“华盛顿共识”陷入泥潭的境况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加令人瞩目。因此,作为凝聚中国发展智慧的中国方案,有机契合了各国人民谋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现实诉求。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过去已有10载,但其余威仍存。“据IMF统计,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5.2%降至3.4%……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基础仍不稳固……欧元区自2013年第二季度摆脱衰退,开始复苏,但主权债务和结构性问题并未解决。”[6]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冲击造成了严重后果,它的破坏力和持久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看,危机的发生和持续发酵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本质上是推行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结果。”[7]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基本主张,强调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和自由配置而不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发展国民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危机的症结所在。如今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迟迟不见实效,再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科学性。纵观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在3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之后,虽然采取过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的凯恩斯主义,但随着后期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出现,西方国家重拾自由主义经济路线,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资源配置、资本流通等方面别具优势,但在国民经济的宏观把控上却存在不足,只能进一步激化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因此,新自由主义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性繁荣,但未能实现长久平稳的发展。20世纪末至今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便是例证。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危机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以拉美国家为主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提供了重要契机。1989年,由美国主导的“华盛顿共识”正式问世,并以“帮扶”发展为名,迅速在拉美国家和东欧各国传播开来。“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引领,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受众国并未得到期盼中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在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过短暂的复苏迹象,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贫富差距、债台高筑等深层经济问题;在苏联和东欧等转型国家,“休克疗法”并未应验,“苏联及东欧国家在骤变后的前十年的改革中,国内生产总值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幅度下降,以至比骤变前的水平还大幅度降低”。[8]种种事实表明,虽然资本主义发展成就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但其发展模式却未能切实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面貌。

比“华盛顿共识”未能挽救拉美和东欧国家经济局势更甚的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资本主义国家热衷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这是资本的贪婪本性使然,其真实目的在于攫取利润,维护本国利益。以中东北非危机事件为例,在动乱发生之前,美国为了战略地位和石油利益与利比亚、埃及、沙特等国交往甚密,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当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出于国家利益的综合考虑,迅速从动乱国脱身。在类似事件中,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外交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如熊彼特所言:“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的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9]506目睹了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家政权的更迭之后,阿拉伯国家的很多政客认清了问题的实质,纷纷表示阿拉伯世界的未来不在西方,而在东方。

概而言之,在资本主义占主导的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都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利弊并存。如何顺势而为又不失国民利益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只有立足本国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国情需要的发展道路,化机遇为能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这一点,恰恰是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不具备而中国方案所蕴含的根本内容。

三、中国方案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超越

毋庸赘述,中国方案如今已独树一帜,国际社会上盛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声音都从不同维度体现了它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方案不是资本主义的,不是发达国家的,中国方案就是一个经济社会落后国家通过建设和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国富民强的实践成果与智慧结晶。这一方案除了被后发展的国家所关注的由弱到强的变革性特点之外,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方案是以社会主义为根本遵循的发展模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已经伴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而明显失势,中国又何以在当今时代重现社会主义的光芒?

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式微和资本主义兴盛形成了鲜明对比。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也未能带领亚非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独立和富强。它因为政治专制、思想僵化、体制腐化等原因,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失败。历史的烙印仍然清晰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并无形中告诉世人,社会主义失败了,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天下。在这种背景下,重提社会主义似乎显得不合时宜。然而,时过境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迥然不同,而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恰恰是中国方案的最大合理性。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刻总结并反思了苏联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合理解决了制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重新焕发了生机。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恰恰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国家中。这一问题经过俄国十月革命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在制度上和事实上已经解决,但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却没有处理妥当。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历经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的艰辛努力,苏联建成了特色鲜明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造就了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社会主义一直没能转化为推动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现实优越性。其中缘由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上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最高领导的集权和个人崇拜,缺少民主,破坏法制;经济上的结构比例失调,排斥市场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等”。[10]这些问题既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惨痛教训,又是新时期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刻警示。苏东剧变发生后,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高举旗帜,改革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4]261因此从一开始,中国就旗帜鲜明地强调要独立自主,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探索任务。之后,中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切从国情实际出发,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在理论上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今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创伤已渐渐抚慰,取而代之的是朝气、活力、魅力兼备的中国方案。中国的发展已表明,中国方案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进步的交融统一,扎根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

中国方案发展了社会主义,并为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参鉴。在现代化过程中,独立自主是立身之本,“改革”是“生存发展之道”[11]10。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始终持守本国特色,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主动求索,大胆改革,积极构建符合国情实际的发展模式。

四、中国方案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她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输出的“华盛顿共识”之类普世模式,也不同于20世纪叱咤风云的苏联模式。中国方案在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而同时又保证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问题上找到了合理解答,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生命力。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模式并不刻意构建统一的模式或现成的公式,也不过度宣扬自身的普适性与真理性。中国方案是一个多层次发展性的系统范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响亮名片,是世界看中国的关注点。中国方案成就显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超过同期所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腐朽、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落后挨打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整个国家却是一穷二白,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以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速度实现了强国梦。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结构调整平稳有序,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有力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基本完成。如今,凭借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成的比重以及大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褒扬,而撑起这些赞誉之声的,就是凝聚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是各国改革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参鉴,是世界学中国的闪光点。中国方案内涵丰富,从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集体的深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集体智慧。在信息化时代,世界格局多极化、多元化特点日趋显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异质性越发明显。发展中国家不甘于落后,发达国家也不满于现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发展,这是当今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鲜明导向。“中国在没有接受西方发展模式的条件下,通过对于西方经验独立自主的借鉴和消化,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从而丰富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挑战了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中国将市场和社会主义管理有机结合的国家结构也会通过继续的自我完善而影响到市场主导的世界力量格局。”[12]中国方案作为落后国家实现赶超式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坚持独立自主与学习借鉴相结合、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创新探索与坚守立场相结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榜样力量。

中国方案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奋斗目标,是世界论中国的关键点。中国方案饱含情怀,它不以独善其身为荣,而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积极构建寓中国古人“大同社会”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于一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成就现身说法,展示了一个落后国家实现赶超式发展的道路、模式、经验。这并非自傲的姿态,而是一种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人类主义情怀。“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自信和大国担当,是针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问题,围绕‘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发出的中国声音。”[13]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并没有忘记仍然在艰难中生存的他国人民,而是寄希望于超越国家、民族,乃至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差异,构建能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此,习近平倡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1]5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路图,又是推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助推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中国方案,又必然发展中国方案。在建构、发展、完善过程中,中国方案将与世界历史同向而行,不断凝聚中国智慧,展示中国智慧,实践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6] 孙伯银.近年国际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J].农村金融研究,2016,(3).

[7]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道路[J].红旗文稿,2012,(10).

[8] 邹东涛.“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J].宏观经济研究,2016,(5).

[9]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朱泱,李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0] 孔寒冰,陈参.苏联模式的实质和时空性反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1).

[11]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 周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13] 刘宏.中国方案的世界贡献[J].人民论坛,2017,(33).

版权所有: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10-88803302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 号